收藏本站 · ENGLISH

致家长一封信(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学习材料)

阅读数:4537 更新时间:2015-04-27

致家长一封信
尊敬的家长:
   
    您好!学校是传染病的高发场所,春季又是流感、水痘、麻疹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有效预防传染病在学校的暴发与流行,保护广大师生身体健康,维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特印发此学习材料,请各位家长认真阅读,充分做好春季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一、春季易发传染病类型
 
 一般春季常见的传染病主要为呼吸道传染病。
  
    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感、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肺结核等。这类传染病经呼吸道传播,是“吸进去”的传染病。细菌或病毒可直接通过空气传播,或通过灰尘中细菌或病毒的飞沫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后发病。
  
    二、几种主要呼吸道传染病的症状
  
    (一)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起病很急,传染性强,容易造成暴发性流行。表现为全身症状较重而呼吸症状较轻。开始表现为畏寒、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同时患者感觉头痛、全身酸痛、可有咽干、轻度咽痛、咳嗽、喷嚏、流涕、鼻塞。有的可见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有的以肺炎症状为主,发病1-2天后会出现咳嗽、气喘等症状。
  
    (二)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急,同时有发烧、怕冷、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除上述一般症状外,最大的特点是口腔周围的唾液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周围扩散,边缘不清楚。张口或者咀嚼时感到腮腺部位疼痛,尤其吃硬的或酸的食物时,疼痛会加剧,肿胀会在4-5天消退。
  
    (三)麻疹
  
    麻疹发病初期,症状和患感冒差不多,有发烧、咳嗽、流鼻涕、眼怕光、流泪等现象。发病2-3天后,口腔黏膜会有改变,口腔内两侧臼齿旁的颊黏膜上,可以看到灰白色针尖大小的小点,周围有红晕。这种麻疹黏膜斑是麻疹所特有的症状,是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发病3-4天后,开始出皮疹。皮疹一般按耳后、颈部至面部、躯干、四肢,最后到手心、脚心的顺序出现。出疹约持续3-5天,期间可伴高烧或呕吐、腹泻等症状。疹子出齐后,体温开始下降,并逐渐恢复正常,症状也随之减轻。
  
    (四)水痘
  
    潜伏期7~17天。前驱期常无症状,也可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及上呼吸道症状,1~2日后才出疹。偶可出现前驱疹。
 
    出疹期:发热同时或1~2天后出疹,皮疹有以下特点:先见于躯干、头部,后延及全身。皮疹发展迅速,开始为红斑疹,数小时内变为丘疹,再形成疱疹,疱疹时感皮肤搔痒,然后干结成痂,此过程有时只需6~8小时。如无感染,1~2周后痂皮脱落,一般不留痂痕;
 
 皮疹常呈椭圆形,3~5mm,周围有红晕,疱疹浅表易破。疱液初为透明,后混浊,继发感染可呈脓性,结痂时间延长并可留有痂痕;皮疹呈向心性分布,躯干最多,其次为头面部及四肢近端,数目不等;
  
    皮疹分批出现,同一部位可见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同时存在;

    口腔、眼结合膜等处粘膜可发生浅表疱疹,易破溃形成浅表性溃疡,有疼痛。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因现阶段各种疫苗的应用,疾病症状多不典型,更易造成误诊,家长们尤其要提高警惕。

    三、如何预防春季传染病
  
    (一)搞好室内卫生: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保持地面及储物间整洁,对于容易滋生细菌的教室卫生死角一定要打扫干净;寝室内要经常换洗衣物及被褥,垃圾及时清除,污水及时处理,消灭蚊蝇滋生地。
  
    (二)养成个人良好的卫生习惯:讲究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外出归家和拿钱钞后洗手的良好习惯。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勤洗澡、早晚刷牙,纠正不良习惯。

    (三)及时发现和控制传染源:发现病人或可疑病人,要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防止病毒传播。一旦确诊,需严格遵守隔离时间,具体隔离时间如下:

    1、水痘:确诊后隔离两周(14天),且水痘结痂并完全脱落,到校医室出示传染病专科医院(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诊断证明提示痊愈后方可返校。

    2、流行性腮腺炎:确诊后隔离10天,且腮腺完全消肿,到校医室出示传染病专科医院(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诊断证明提示痊愈后方可返校。

    3、麻疹: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应隔离至出疹后10天,且皮疹完全消退,到校医室出示传染病专科医院(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诊断证明提示痊愈后方可返校。
  
      (四)加强个人防护:了解呼吸道传染病的相关知识。感染呼吸道传染病应立即上医院就诊,不能自行使用抗菌素进行不规范治疗,防止耐药性的产生。
另外:
 
    1、疾病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去,避免与确诊的呼吸道患者接触。
 
    2、随时关注天气预报,注意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淋雨、受凉。人体受凉时,呼吸道血管收缩,血液供应减少,局部抵抗力下降,病原体容易侵入。
  
    3、加强体育锻炼,特别是户外锻炼,如早操、晨跑、散步、游泳等。体育锻炼可增强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平时增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4、注意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补充营养。充足睡眠能消除疲劳,调节人体各种机能,增强免疫力。要注意饮食均衡,保证每天适量的蛋白质、淀粉、脂肪、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多喝温开水或茶水,保持鼻黏膜和咽喉部的湿润,保持良好的心情。
  
    (五)免疫预防:可进行相应疫苗的预防接种,如流感、水痘等疫苗。

                                                                                                                                                                     郑州外国语中学校医室
                                                                                                                                                                   二〇一五年四月二十四日

文档预览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