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ENGLISH

拔河风云起,终见分晓

阅读数:794 更新时间:2021-11-30


   

   

   

   

   

   

 十月十九,小雪刚过,有劲风,天空瓦蓝,不见一丝云彩。

下午大课间将至,空旷的操场上寒气袭人,落日余晖映照着三条摆开的粗糙长绳,寂寞地等待着时光流逝。

忽然,熟悉的下课铃声在操场上空响起,紧跟着整栋教学楼开始躁动起来,到处人声鼎沸。喧闹声随着楼梯、连廊涌向四面八方,足球场、羽毛球场、地面空地、操场——整个校园沸腾了。

最热闹的地方集中在了三个篮球场。不过,吸引大家的不是篮球,而是那三条静静等待的拔河绳。

七年级的同学们对这场拔河比赛充满期待,每个班挑出10名男生、10名女生参赛队员,代表全班展示力量。他们磨拳擦掌,精神抖擞,眼神中遮掩不住兴奋,兴奋中闪烁着难以觉察、却又实实在在的紧张。

比赛还没开始,参赛队员就被拉拉队人墙围在当中,耳边充斥着同学们的加油助威声、班主任的千叮咛万嘱咐、还有裁判员扩音器里传来严肃的规则解说。

在各种声音的浪潮中,队员们被裹挟着,很难听清,也很难分辨,每个人都紧张地握紧了绳子,降低身体重心,不断调整着姿势。

蓦地,一声尖锐的哨音从人群里窜出。霎那间,惊天动地的呐喊助威声同一时刻响起,如狂风掀起巨浪,如积雪崩塌于山巅。

队员们使出浑身力气,绷紧了臂膀,扭曲了五官,涨红了双颊,后背使劲贴向地面,一点一点艰难地挪动着脚步。

这是力量与力量的迎面碰撞,实力与实力的直接对决。没有过渡,没有铺陈,没有客套,没有拖泥带水,上来就是生死攸关、千钧一发。

短暂的几十秒,紧张,还是紧张!拼尽全力的一刹那,就像过去了好多年;轻微挪动的一小步,就像迈过了千万里。

终于,又一声哨音响起,紧绷的人群轰然松散,伴随而至的是一方的欢呼雀跃,还有另一方的黯然神伤。

赢了一起狂,输了一起扛!这就是拔河比赛的魅力所在。

同学们初入这片哈佛红的校园,也许,学会面对惨败、在失败中重整旗鼓,相比一路顺风顺水、享受成功的喜悦,显得更为重要。

拔河比赛可以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在那时不叫拔河,而称为“钩强”或“牵钩”,后演变为荆楚一带民间流行的“施钩之戏”。

唐代拔河更为盛行,且进一步规范。《新唐书·兵志》载:“六军宿卫皆市人,富者贩缯采,食梁肉,壮者为角抵、拔河、翘木、扛铁之戏。”唐封演《封氏闻见记》记载:“拔河,古谓之牵钩,襄汉风俗,常以正月望日为之。”说明到了唐代,正式有了拔河之名,而且拔河已经成为广泛流行的“风俗”活动,民间通常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举行盛大的拔河活动。

时至今日,拔河运动已成为深受广大学生喜爱的团体运动,风靡校园。同学们在拔河比赛中培养了团结、友爱、拼搏、坚持的集体主义精神。

一个班、一条心、一股劲,拔出了“气拔山兮力盖世”的雄浑豪迈,拔出了“骓不逝兮奈若何”的慷慨悲壮。无论成败如何,同学们都会在拼到无能为力时,获得新的成长。

 

   

   

   

   

   

   

   

   

   

   

   

   

文档预览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