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ENGLISH

七年级“国家公祭日”优秀征文作品展示

阅读数:607 更新时间:2023-12-13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七二班 成星昊

作者生活照

在12月13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以国家的名义,为那些在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无辜同胞们献上最深切的哀思。南京大屠杀作为二战期间中国人民遭受的巨大苦难,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的伤痛记忆。这一天,我们以国家的名义,向全世界宣示我们对历史真相的坚守,对和平的珍爱。

国家公祭日,是我们对历史真相的坚守和尊重。南京大屠杀的惨痛历史,是我们这个民族最深沉的痛苦,也是我们绝不能忘记的历史教训。我们以国家的名义,纪念那些无辜的生命,是对他们最基本的尊重,也是对我们自己历史记忆的维护。我们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更好地面向未来。

国家公祭日,也是我们对和平的珍爱和向往。在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悲剧中,我们看到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对生命的漠视。我们深知和平的宝贵,只有和平才能让我们远离战争的苦难,让我们享有安定、幸福的生活。我们珍爱和平,不仅是为了我们自己,也是为了那些在战争中失去生命的无辜生命。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坚决捍卫人道主义的光荣传统。

在国家公祭日的今天,我们更要深入思考战争与和平的关系。我们要牢记历史教训,珍惜和平、捍卫和平。我们要从历史中汲取力量,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我们要让世界看到中国人民的勇气和力量,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我们的贡献。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为那些无辜的生命默哀,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让我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努力!



无法忘却的历史大浩劫

七三班 田欣怡

作者生活照

泱泱华夏,一九三七,南京南京,金陵冤屈;今日惋之,全民悼念,国行公祭,勿忘国耻。

——题记

“……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这是出自和平宣言的一段文字,表达了中国民众对战争的痛恶,对亡者的哀痛和对和平的期待,表达了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悼念和哀思。

历史不会忘记,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在南京全城进行了40多天的血腥屠杀,集体枪杀、活埋、刀劈、火烧……,一幅幅让人不忍直视的历史照片和资料记录下日军惨绝人寰的滔天罪行,六个星期,杀害中国平民和被俘军人达30多万。这就是多年前的过去,我们国家积贫积弱,山河蒙羞,内忧外患,国破家亡,国人不敢也无力反抗。

现在的我们有幸生活在和平年代,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曾经的耻辱必须铭记在心,刻骨不忘。在愤慨的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审视自己,除了愤慨不满,那么到底什么对我们来说才是更重要的事情?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心中的中国梦,每个人都想尽力实现自己的存在的价值,成为祖国的脊梁,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将自己的梦想与祖国人民的需要结合起来,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脚踏实地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坚持不懈地付诸行动,力争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材。

不久的将来,我们这一代人就要投身到国家建设和发展中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国家公祭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缅怀遇难同胞,铭记历史,珍爱和平。让我们团结一心,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国家公祭日

7(6)班 孙心媛

作者生活照

泛黄的旧历被灯光笼罩,一双双手翻开日历,翻开历史,翻开了80年前那充斥血腥残暴的一天。

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从第一声枪响降落南京,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事件使南京城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阴霾将南京城笼罩,人们向残暴的日本侵略者发出怒吼,血腥味溢满了每个人的鼻腔。惨叫声不绝于耳,回荡在南京城,回荡在每人中国人民的心中。日本侵略者如魔鬼一般,冲进大大小小的房屋,屠杀,抢劫,放火,奸淫,无数人民颤抖着,可无法使日军停下无止境的杀戮。他们将人民残忍杀害,堆在河边在漫天火光中将几千人民燃烧殆尽。

火光,映红了半边天。

血液将河水染红,将人民的眼眶染红,将心染红。两名日本少尉甚至为此举办了泯灭人性的杀人比赛,与对方约定谁杀得人多即为胜者。日本民众踩在南京人民的白骨上,向两位侵略者赞扬,为家族“争光”。

手无寸铁的南京人民在杀戮中嘶吼,在火光中燃烧,在绝望中等待死亡。

硝烟已散,80年后,南京市一片烟火人间,繁华如梦,可日历并不会就此合上,日军的滔天罪行也绝不会就此掩埋!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公祭日的设立,不仅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与捍卫人民尊严的立场,也安慰了那些在大屠杀中艰难存活的幸存者。愿他们在天之灵的朋友和亲人能与其一同分享喜悦与感动,愿他们能与我们一同观看现如今祖国的繁华。

只是人们至今无法忘记,日本侵略者在南京的残暴的所作所为,那大片的红仍在河水中飘散,三十万南京人民的血仍在流淌。

南京史,国之殇;人民恨,永难消。勿忘国耻,吾辈自强,铭记历史,振兴中华。我们将历史摊开桌上,中国人民将永远奋勇前进,成就辉煌!



和平的丰碑

7(6)班 安宸

作者生活照

又是一年公祭日,离当初那场惨绝人寰的屠戮已然过去86年了啊,我拄着拐杖,沉默着走进这灰色的墓园。

南京的天空真蓝啊,一点儿也看不出那充斥着枪炮声、嘶吼声、惨叫声的时候留下的痕迹,那会儿的天空,是黑色的、呛人的。

那年我才八岁,正是不知事的年纪,和妹妹小素跑在大街上,花两文钱买只“黑燕子”,大呼小叫着放起来,看它升到空中去再笔直坠下,便一齐拍手叫:“黑锅底!黑锅底!一个跟头扎到底!”道边的树上未褪尽的叶子也跟着盘旋,拉开那个绝望的冬天。

李妈上午就出去买菜,可直到中午也没回来,母亲愣愣地看着窗外的天空,半晌,自我安慰般小声说了一句:“南京被我们好好地守着呢……”可我们都知道,那缥缈的白云后,藏着日军虎视眈眈的飞机。

爸爸冲进来,手中紧紧捏着一份报纸,神色茫然而迫切,又像失去了什么东西、什么依靠一般不知所措,他急切道:“日军攻进来了!我们得快走!”妈妈愣的神情最先崩塌,是凄惶的灰色。我瞧了一眼那张报纸,是今天刚从报童手里买来的,黑体油墨字占了一半:“南京沦陷!”

可是走不了了。日军封锁了南京,漠然地、饶有兴致地玩着“屠戮游戏”,他们像魔鬼,毁灭了一切,美丽的南京,幸福的人民,本可以永恒的和平。

父亲在日本人的一次屠杀中失踪,至今仍无消息,我想,也许父亲早就亡在日军的刀口下了吧。母亲带着我和妹妹,又怎么可能走得快。直到那天,我们要被日本人发现了,母亲将我和妹妹推进了日军堆起的尸堆里,被日本人带走,我不敢呼吸,也不敢看,可是耳边炸响:“妈妈!”小素跑出来,哭叫声不一会儿戛然而止,紧接着是一声枪响。我紧闭上眼,眼泪淌下来混着那些同胞的血液,抑制不住地发出小声地呜咽。

我出来后,看见的是小素的尸体。

回过神来,我正倚靠在字迹残缺的墓碑上,旁边是一个年轻的小姑娘,捧一盒金漆,描着字迹,我问:“小姑娘,你描这些做什么?”她抿唇笑笑:“老人家,我只是觉得,他们该被世界记住。”我也笑起来,是啊,他们该被世界记住,不是仇恨的延续,而是和平的丰碑。



铭记历史,振兴中华

7(6)班林浩熙

作者生活照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题记

有人说,最好的铭记是奋发;有人说,最好的未来是苦难历史不再重现。12月13日,这个中国人永不忘记的日子,即将到来。作为中学生,少先队员,中国未来的建设者,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即将来临之际,怎能不沉思“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和平”?

1937年的这一天,是南京人民最苦难的一天。日军长达6周的暴行开始了。曾经安宁和谐的大街小巷,那时却充满了日军的冰冷刀光;曾经温馨融洽的大院小屋,那时却躺着血淋淋的尸体;曾经宏伟美丽的雕梁画栋,充斥着惊恐的叫喊,粗暴的呵斥。又或许,去南京旅游时脚下的一块土壤,都在那时见证了无数罪行惨案。

2023年的这一天,我们处在安宁祥和的环境里,南京古城重新变得恬淡美好,繁花似锦。我们应该沉思寻觅真正的和平。这一天,人们肃立纪念碑前,庄严鞠躬,手捧的花儿白得肃穆。无数海外游子悲痛回家无数爱国志士做着演讲,还有我们,无数学生,也在以笔代戈,抒写爱国志向。和平者,铭记历史,安居现在,展望未来也。

从1937到2023,是什么,在让中国从一个备受欺凌的弱门者到现在国富兵强的强大者?也许,是无数次直面与硬拼。抗日战争,打出第一发不认输的炮;抗美援朝,见证无数中国人的铮铮铁骨……和平者,不受欺侮,敢于直面,有尊严也。

又也许,是无数次努力与尝试。“东方红”飞上空,唱响中国声音;神舟五号一飞冲天,打开了载人航天的新领域;中国空间站,见证中国力量。和平者,科研兴国,勇于创新,不懈努力也。

还记得小学时去烈士墓铭记烈士。老师说:“他们也是儿子,是女儿,也曾像你们一样度过快乐童年。但祖国危难,他们就义无反顾奔向战场。”我才明白,和平的力量,将掌握在我们手里。

12月13日,这个触动无数中国人的日子,我们铭记历史,它唤起我们对和平的坚守,我们展望未来,永不再落后半步。

和平需要少年,少年振兴中华!



与国同悼 共望和平

             ——记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七(12)班 侯依彤

作者生活照

“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 这是首个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公祭仪式上,77名南京中学生代表齐声诵读的《和平宣言》。

86年前,南京城破,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30万同胞惨遭杀戮,血腥屠杀震惊世界。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以立法形式确定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以国家公祭的方式,祭奠在南京大屠杀中死亡的 30 多万同胞,也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亘古浩劫,文明罹难,百年悲叹,警钟鸣响。” “万人坑”的累累白骨,展现着日军铁证如山的罪行;南京城墙上依旧清晰可见的弹孔,如同刻在中华儿女心头永远的伤疤。

“和平发展,时代主题,民族复兴,世代梦想。”我们为什么常说铭记历史,因为有些人不承认这段历史。我们回忆这段历史,不是报仇,是要让少数人承认这段历史、反省这段历史,走和平道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86年已过,那场悲剧的悼念未曾间断。今天,我们再次以国之名,缅怀同胞先烈,凝聚民族精神,汲取前进力量。今天,我们再次以国之名,敬畏生命,祭奠亡灵,祈祷和平,我们绝不能忘记!



致 敬 英 雄

七十二班 翟雅涵

作者生活照

时间的镜头一帧帧地切换,最后停在了2018年3月28日韩国第五次移交志愿军遗骸的现场。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支外表锈迹斑斑,但笔尖却熠熠生辉的上海金星牌钢笔。这支钢笔的主人已无从查考,只有编号为“CHN-582”——韩国移交给中国的第582具志愿军遗骸。想必钢笔的主人一定是志愿军中的知识分子,他会用这支笔写些什么呢?是记录战斗中的硝烟烽火,或是对家人的思念和牵挂?或者是一位叫宋阿毛的上海战士在零下三十多度的冰雪严寒中慷慨赴死的决心......

或许,这支钢笔跟随着主人在枪林弹雨中穿梭,它曾写下过战友临终前的话:等以后日子过好了,那时候的人们会不会还会记得我们?也曾记下过汉江边五十多个日日夜夜,记下过上甘岭的血肉拼搏,记下了高喊着为了祖国,用胸膛堵住敌人枪口的黄继光,记下了在浓烟烈火严守纪律的邱少云。

邱少云一个不平凡的平凡人。他在潜伏前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上面写到宁愿自己牺牲,绝不暴露目标。为了整体为了胜利,为了中朝人民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执行任务时,邱少云在距离前沿阵地60多米的草丛潜伏时,敌人突然向潜伏区逼近。为了掩护潜伏部队,指挥所命令炮兵对敌进行打击。敌人遭到打击后出动飞机侦察,并盲目发射侦察燃烧弹,一颗燃烧弹正好落在邱少云的身边。飞迸的火星溅落在他的左腿上,烧着了他的棉衣,烧着了他的头发,还烧着了他的皮肉。但为了不暴露他们的部队,年仅26岁的他严守纪律,咬紧牙关,双手深深插进泥土中,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剧痛,一声不吭、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

镜头又停留在了2023年11月23日上午,搭载着第十批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的空军专机随着轰鸣声降落至沈阳桃仙机场。一同归国的还有335件烈士遗物,无论是刻有“孟广泰”字样的斑驳水壶,还是刻着“人民”字样的钢笔尖,都让人动容。今天的我们无法知道,他们在生命最后一刻究竟经历了什么,但透过遗物,我们能穿越时空,感知英雄的力量。一件遗物,一缕忠魂,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思念。

一支锈迹斑驳的钢笔,一个印有“保家卫国”的搪瓷杯,一枚印章,一粒纽扣,一个个有名的无名的战士......他们是时代的丰碑、是历史的见证。他们见证了无数场可怖的战争,见证了无数志愿军的英勇无畏,见证了志愿军誓死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无论世事如何变迁,都改变不了一代代中华儿女对英雄的敬仰与爱戴。英雄的光辉将永远留存于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英雄的事迹也将永远流淌在中华儿女的骨血之中。让我们向中国人民志愿军忠烈致敬!向英雄致敬!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文档预览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