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ENGLISH

我们的节日·清明——传统节日文化宣传教育

阅读数:119 更新时间:2024-04-15

节气


梨花风起正清明,

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

万株杨柳属流莺。

  ——宋·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清明节不仅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而且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值此清明节来临之际,郑州外国语中学特进行清明节知识科普,弘扬传统文化,倡导绿色清明、文明过节。


清明节·起源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清明祭扫坟茔是和丧葬礼俗有关的节俗。据载,古代“墓而不坟”,就是说只打墓坑,不筑坟丘,所以祭扫就不见于载籍。后来墓而且坟,祭扫之俗便有了依托。秦汉时代,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 由于中国广大地区有在清明之日进行祭祖、扫墓、踏青的习俗,逐渐演变为以扫墓、祭拜等形式纪念祖先的一个传统节日,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一般为冬至之后106天,寒食节的后一天。扫墓活动在节前后可延续十天左右。


清明节·习俗


扫墓祭祖

     清明对祖先的“思时之敬”,由来已久。秦以前就有了,唐朝开始盛行。《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

春游踏青

   春日阳光中感受万物复苏的气息,感悟生命自然,自然是神清气爽。从唐代开始,清明节就吸收了古时在农历三月初三日举行的上巳节,主要风俗是踏青、祓禊,也就是临河洗浴,祈福消灾,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

荡秋千、蹴鞠

     秋千的历史很古老,古时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而古代清明节人们喜爱的游戏蹴鞠,相传是黄帝发明、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今天已演变为足球。三国曹植《名都篇》中有“连翩击鞠壤”之句。

插柳植树

清明前后,中国民间有插柳习俗。春阳照临,春雨飞洒,柳树成荫。清明戴柳插柳风俗,一说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耕作的祖师—神农氏,祈求长寿的意蕴。

     又说与介子推有关,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介子推,发现介子推死前曾经靠过的老柳死而复活,便赐老柳为“清明柳”,折枝纪念,群臣纷纷效仿。

     又传是唐太宗给大臣柳圈以示赐福驱疫。或观世音手持柳枝蘸水普度众生,柳条有驱鬼辟邪的作用,把柳枝称为“鬼怖木”,人们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

放风筝

    清明时节放风筝从来就是人们喜爱的活动。白天放,夜间也放,风筝下挂上一串串彩色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


清明节·倡议


 清明是祭祀扫墓的高峰期,也是踏青出游的好时机。为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文明健康、低碳环保、安全有序的良好祭扫、出游环境,向大家发出如下倡议:

    1.移风易俗。提倡采取举办家庭追思会、敬献鲜花、植树缅怀、踏青遥祭等方式缅怀先人,寄托哀思。

    2.文明出游。在清明假期外出旅游时,要遵守《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景区管理规定等,杜绝抢行插队、摘折花木、乱扔乱吐、乱停乱放、铺张浪费、喧哗吵闹、在公共场所吸烟等不文明行为,自觉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争做文明市民、文明游客,充分展示郑州文明城市的良好形象。


清明节·安全提醒


1.错峰出行。合理安排祭扫、出游时间,提前做好规划,错峰出行、低碳出行、安全出行,遵守交通秩序,主动相互礼让,防止发生交通拥堵和踩踏事件。

2.安全祭扫。自觉遵守《河南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规定,不燃放烟花爆竹,不焚烧纸钱香烛,不在城市道路、广场小区等公共场所焚烧祭品,防范发生火灾隐患。

3.做好春季流行病的防控工作,养成勤洗手、勤通风的良好生活习惯;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或长时间待在不通风的房间内。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过期食品、生冷食品等,以免引起食物中毒。

4.家庭聚会请注意用火用电和燃气安全。不私自乱接电线,不在楼道或室内给电动车充电,不占用消防通道。外出时切记“三清三关”:清走道、清阳台、清厨房,关火源、关电源、关气源。如遇火灾迅速有序逃生,不要乘坐电梯。


「END」

统稿:郭萌、祝慧芳

编辑:祝慧芳

审核:徐琳


文档预览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