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ENGLISH

以书为伴 阅享人生——我校第十三届读书研讨会顺利召开

阅读数:21 更新时间:2024-11-25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11月18日至20日,“以书为伴,阅享人生”——第十三届读书研讨会在我校顺利召开。此次研讨会分文科组、外语组、理科组和综合组四组进行,四场活动分别由梁莉莉、杨晨薇、刘玉飞、完颜聪羽四位老师主持。每组有五位老师作读书分享,十位老师分别点评。学校领导全程参与了读书研讨活动。

文科组

选-文科.jpg

文科组读书研讨会

任昊燕老师以《倾听乡村灵魂的浅吟低唱》为题分享了阅读《宝水》的感悟。彭秋丽老师肯定了阅读的力量,赞叹任老师的叙述熨平了心的褶皱。苌淑萍老师认为最好的阅读是做好准备静静地穿越一片新的文字丛林,聆听一个作家独特的倾诉,等待一场关于情感共鸣、灵魂碰撞的相遇。

金琳老师分享了《古诗词里的快意人生》一书,带领参会老师穿越到浪漫的诗的世界。陈闪闪老师评价:金琳老师的分享让我们感受到了诗词背后的生命、文字之间的快意。武艳老师认为诗词之美,在于音韵间的跌宕起伏,也在于情感深处的共鸣回响。

朱朝亮老师推荐了《大唐兴亡三百年》一书,倡导大家以史为鉴,不断学习和创新,服务社会、奉献教育。李娜老师认为朱老师的分享,凭借着深刻的感悟、广阔的视野以及诚挚的自我反思,为我们展现了阅读历史书籍的多元价值与深远意义。张振锋老师表示要向朱老师学习,用教育人的视野观历史,用党员的觉悟严律己,用学者的情怀系时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郭世秦老师带领大家重温了《平凡的世界》一书,让我们认识到平凡人的平凡生活才是最伟大的。马利老师感谢郭老师在分享中给我们打开的思维视角,给与我们情感力量。张昌明老师表示,平凡并非意味着平庸,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

李光辉老师分享的《偷影子的人》教会大家珍惜亲情、友情、爱情,勇敢尝试。张憬怡老师认为李光辉老师的剖析深入且细腻,在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引发了大家的共鸣。王婷婷老师结合工作实际,阐明教育工作者要像主人公那样,用心去感受每个学生隐藏在表象下的情感,挖掘出他们内心真正的需求。

外语组

选-英语1.jpg

外语组读书研讨会

李冰老师分享了《相信孩子》一书,李老师谈到相信的力量无坚不摧,我们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相信学生的心。白圆圆老师点评:李老师的分享让我们感受到在相信中,爱得以传递,梦想得以启航。翟晓慧老师认为李老师的分享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思考与借鉴,促使我们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与使命。

韩艳锋老师以独特视角畅谈了《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带给她的心灵感悟,她谈到生活的真谛在于既能脚踏实地,又能仰望星空,既能安于六便士带来的现实安稳,又能心怀对月亮的向往与追求。陈静老师称赞韩老师的思考和见解深入而独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生活和追求梦想的新视角。蔡晗老师认为要在压力下保持初心,努力平衡理想与现实,用自己的行动拥抱那仰望的“月亮”和平凡的“六便士”。

陈静娴分享了《一句顶一万句》一书,感慨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沟通和理解。刘孟老师认为陈老师的分享启发我们用真心和耐心走近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学生敞开心扉。刘紫薇老师在点评中谈到,要用真诚的交流指引学生,成为学生心灵深处的引导者。

郭心仪老师在与大家分享《云边有个小卖部》一书时谈到,人生充满了挫折与挑战,但只要心中有爱和勇气,终将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和满足。宋孟莹老师认为这本书教会我们在不完美的世界中寻找自己的位置,更加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份情感和经历。王红梅老师在发言时提到郑外大家庭的温暖,希望每个人都能感恩遇见,珍惜陪伴!享受宁静!

刘俊丽老师以《培养有烟火气的孩子》为题与大家分享了汪曾祺先生的作品,她倡导给学生创造机会去感受生活中的快乐、悲苦、平淡以及诗意,让他们真实地体验到生活的滋味。周怡老师讲到她对学生的三点期望:对自己真、对他人真、与真实世界产生链接,她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课堂上做快乐的“真人”。杨云霞老师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为师当为有温度的老师。

理科组

选-理科.jpg

理科组读书研讨会

  杜珂珂老师畅聊了自己与书的故事,认为每次阅读都是一次心灵的旅行,一次自我发现的旅程。白伟康老师在点评时说:书籍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能激发独立思考的能力;读书让我们汲取智慧,形成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徐沛老师表示杜老师的分享唤起了我们内心深处对阅读的热爱和对书籍的敬畏之情。

罗义杰老师在分享《一日三秋》这本书时谈到了教育工作中的平凡琐碎与温暖欣慰。李洋老师认为罗老师的感触尤为深刻,他把小说中的生活哲理延伸到教育领域,体现了深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徐桐桐老师从青年教师的角度谈了自己的感受,认为教育从来不是一个开始,也不是一个结果。年轻老师要保持一颗平常的心,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路。

孙宏阳老师关于《额尔古纳河右岸》一书的读书心得,引发了大家对生命的坚韧与脆弱、文化的传承与变迁的深刻思考。原梦琪老师评价道:孙老师的分享让我们获得精神上的滋养,同时也激发我们对环境保护、文化传承和生命价值的思考。丁庆辉老师认为孙老师启发性的观点激发了大家的思考,促使我们从阅读中获得更多的个人成长和对社会的洞察。

王含笑老师在《断舍离》的读后感中指出,断舍离不是简单的“扔东西”,而是从根源上抛却杂念,改变自己。段凯伟老师赞同王老师关于断舍离的观点,同时以过来人的身份鼓励年轻老师,有舍也要有得,要趁年轻去追求理想。李霞老师认为学会断舍离,才能拥有简洁有序的生活空间,才能不受物品或情感的束缚,享受自由和轻松的感觉,专注于有价值、有追求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刘晓淑老师结合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经历讲述了自己阅读《活着》一书的所思所想。张菊荣老师称赞刘老师在读书的过程中既能沉浸其中,体味主人翁的百态人生,又能跳出书本之外,反思自身,践行于实际,真正做到了读好书、真读书。李冉婷老师肯定了刘老师作为新教师不畏困难的精神,同时表示将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去克服工作中的困难。

综合组

选-综.jpg

综合组读书研讨会

杨亚楠老师带领大家重温了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一书中对社会的关怀和对人生的思考,提醒大家不要忘记历史的教训。张洋河老师肯定了这部作品对于培养青少年独立思考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作用。王勇老师认为杨老师的分享强调了鲁迅思想的现实意义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彰显出杨老师对鲁迅作品深刻且独到的理解。

陈维可老师分享了《给教师的建议》一书,讲述了教育的本质是爱与责任,学生成长的奥秘是尊重与激励。郭霞老师认为陈老师的分享让我们明白教育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对社会未来的承诺。王紫玥老师指出:陈老师的分享让我们认识到书籍对教师成长的深远影响,激发了老师们投入到阅读与实践探索的热情。

孙昌权老师在介绍《教育的未来》一书时,从教师、学校、社会三个角度做了阐述:教师要具有教育家精神,学校教育要有国际视野与本土情怀,社会要树立终身发展理念。周崇洋老师认为孙老师对书中核心观点的深入分析和阐述,展现了自己对教育问题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马晓涵老师结合学科性质谈论了科技史对教育的重要性,提到在教育中不能割裂历史传统与文化底蕴。

祝慧芳老师的分享带领大家感受了《长征》一书蕴含的精神力量。刘永利老师谈到祝老师的分享让我们在历史画卷中感受到历经艰险永不屈服的革命精神,体会到个人与民族命运融为一体的生命荣光。吴晓倩老师认为教育工作是一项特殊的事业,教育工作者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应始终朝着目标前行。

沙冰蕾老师分享了《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一书,让我们一起感受到只要我们愿意用心聆听,就能在纷繁的人间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幸福。秦丝老师在点评中讲到,行政之道,公心在胸;人间有情,情之所至,万事皆值。李真老师认为生活中应当迷而不失,惊而不乱,苦而不言、笑而不语,用笑容去面对每一个新的清晨与黄昏。

领导发言

学校领导全程参与了此次研讨活动。

程洛佳副校长在文科组研讨会上称赞发言老师们的才情,并分享了自己的读书故事,勉励老师们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提升专业素养。

王延钊副校长在外语组活动中逐一点评了老师们的发言,肯定了发言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思想共鸣,同时鼓励老师们多读书,读好书,用书籍来充实自己。

胡应彬副书记在综合组研讨会上指出,老师们的读书体验很好地结合了自己的工作实际,他还分享了名人大家对读书的认识,希望老师们爱上读书,遇见更好的自己。

孟占彪副校长在理科组研讨会上赞扬老师们能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坚持读书、思考、交流,是不断提升自我、追求卓越的体现,希望老师们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方式,在阅读中不断提升自己。

发言校级拼图1.jpg

    领导发言

    周华书记参加了本次读书交流活动。周书记指出,老师们分享的书目很丰富,老师们的所思所想涉及工作与生活、知识与理念,情感与态度等方方面面,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传递了积极的力量。之后,周书记分享了中心组成员们共读《顶天立地谈信仰》的心得体会,阐述了自己对教育家精神的理解,倡导大家在实践中践行教育家精神。周书记最后说,阅读是教师成长的重要基石,此次研讨会让我们看到了教师们对知识的渴望与对教育的热忱,希望大家继续保持阅读的热情,在书海中汲取智慧,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选-周华.jpg

周华书记讲话

书香润泽心灵,雅言启迪人生。本次读书研讨会为老师们搭建了一个思想碰撞与经验交流的平台,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与教育智慧的共享。老师们纷纷表示今后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阅读中,让书香持续弥漫在教育旅程的每一个角落,用汲取的智慧为学生们铺就更为绚烂的成长之路,为郑外的明天添砖加瓦!

 


文档预览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