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外本部】青春守护生命,急救同行” 郑州外国语中学开展心肺复苏急救培训 筑牢校园生命防线
为普及急救知识,提高中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3月21日下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医务人员来到我校,开展“青春守护 急救同行”志愿者活动,为学生开展心肺复苏技能培训。
活动现场,郑大一附院骨科医学部的专业医护人员向师生们详细讲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意外心脏骤停急救措施,心肺复苏操作演示,并分步骤讲解操作要点。在实操环节,医护志愿者利用人体模型,为师生们详细演示心肺复苏的标准操作流程,展示正确的操作方法,包括判断意识、检查呼吸、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以及人工呼吸等关键步骤。每一个动作,志愿者都进行精准示范,并耐心地讲解其中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院区骨科护士长 郭玉凰:我们胸外按压时首先要明确定位,定位一般在两乳的中点,确定定位以后我们进行胸外按压,一般的按压深度要达到5—6厘米,按压频率是100—120次每分,每次按压的节律需要到达30次,然后进行两次的人工呼吸,人工呼吸一样,我们需要打开我们的气道,明确定位以后缓慢的送气,每次送气达到一秒钟以上,以30:2的频率达到一组,每次我们要操作5组来完成我们的心肺复苏操作。
2027届六班 李沛霖:通过今天的学习,让我深刻认识到掌握急救知识的重要性,它不仅是守护自身安全的利器,更是在危急时刻挽救他人生命的希望之光。
2026届十一班 谷盈:我学习到了一项十分实用的医疗技能,并且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这种突发情况,我也一定会积极上前施救,挽救他人生命。
在医护志愿者的指导下,学生们踊跃参与其中,亲身体验急救操作的过程。通过现场学习,参加活动的师生们掌握了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提高了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医学部护士长 吕阳:我想通过今天的活动,让广大师生掌握急救技能,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为青春安全护航,让急救意识在校园里落地生根,让更多的生命在紧要的关头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
七年级年级长 李桂君:增强了师生安全自救意识,学习了应急自救知识,提高师生应急自救能力,通过看会到学会这个意义非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通过安全教育宣传栏、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全校师生的应急自救能力,为大家的生命健康安全保驾护航。
图文: 大象新闻记者 政教处
编辑: 政教处
审核: 徐 琳